我院时立新教授团队糖尿病研究取得重大突破
2019年12月24日早8:00,Lancet Diabetes & Endocrinology (《柳叶刀• 糖尿病内分泌学》, 影响因子:24.5)在线发表了一项由我院内分泌代谢病科时立新教授作为共同第一作者,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王卫庆教授等国内众多糖尿病知名教授共同开展的中国心脏代谢疾病和癌症队列研究( China Cardiometabolic Disease and Cancer Cohort Study 4C)分支研究结果,这项研究结果揭示了中国人群发生糖尿病的最重要风险因素是胰岛素抵抗。该研究是目前中国第一项也是最大一项关于胰岛素抵抗、胰岛β细胞功能障碍和肥胖对糖尿病风险的作用的研究。研究项目得到了宁光院士和国际知名糖尿病专家Ralph A DeFronzo 教授的大力支持。
众所周知,肥胖等因素导致的胰岛素抵抗(胰岛素调控葡萄糖代谢能力的下降)和胰岛β细胞功能缺陷(导致胰岛素分泌减少)是2型糖尿病发生的最重要因素。但在中国人群中,哪个因素对糖尿病发病的影响更大?肥胖在中间起了多大作用?这些重要的问题既往没有明确的答案。该项研究成果揭示了中国人群发生糖尿病的最重要风险因素是胰岛素抵抗。
研究通过对全国范围内对40岁以上94952名基线无糖尿病患者进行前瞻性随访3年,探讨导致糖尿病发生的主要风险因素。3年随访中共有新发糖尿病患者6884人,占总人群的6.8%。研究通过HOMA模型评价胰岛素抵抗和胰岛β细胞功能障碍,发现糖尿病发生风险中24.4%主要源于胰岛素抵抗,12.4%主要源于胰岛β细胞功能障碍,且胰岛素抵抗和胰岛β细胞功能障碍共同促进了糖尿病的发生。
本研究的创新性在于改变了我囯既往固化的认为胰岛β细胞功能障碍是中国人2型糖尿病的主要发病机制,而根据本研究的结果,胰岛素抵抗才是导致糖尿病发病的更重要原因。这也就意味着,要控制我国人群糖尿病患病率的增长,即避免患上糖尿病,对大部分人来说,积极采取减重等措施,改善胰岛素抵抗才是更为有效的方法。
中国占全球人口的五分之一,但全世界患有糖尿病的成年人中有三分之一是中国人。更需要警惕的是,2013年的全国调查数据显示我国有35.7%的成年人患有糖尿病前期,他们是未来患糖尿病的高风险人群。如何采取有效的措施预防这部分人群发展为糖尿病患者成为当务之急。
我省也面临着糖尿病患病率不断增加的压力,根据2018 年贵州省疾控中心调查的初步数据显示(未正式发表资料),我省18岁以上人群糖尿病患病率已跃升至13.2%,其中农村人群的患病率增加尤为显著,从2015年的5.6%增加至11.9%,尤其值得重视。这项研究的结果将对我国及包括我省制定行之有效的糖尿病预防与控制策略具有重大意义。
时立新教授与宁光院士(右)、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朱大龙主委(左)
时立新教授查房
内分泌科合影
扫一扫 手机端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