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静声音|今天,致敬战疫“她力量”!
在这场轰轰烈烈的战“疫”中,她们担使命,尽显巾帼本色,她们用担当与勇气、坚韧与奉献,成为战场上逆风的“铿锵玫瑰”!疫情当前,使命在肩!此时此刻,她们只有一种身份——“女战士”。3月8日是“三八”国际妇女节,《众志成城抗疫情》节目连线鄂州市雷山医院综合协调办副主任、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院长办公室副主任冉利梅:
主持人:冉主任你好,首先祝您快乐!此时此刻您正在哪里?
冉利梅:谢谢!也祝你节日快乐!我在湖北鄂州。
主持人:疫情发生以来,贵医附院有多少医护人员投入到一线?
冉利梅:我们是2月11号接到院里的通知,紧急奔赴湖北鄂州。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一共派出了4批医护人员,总数是210人,其中有125人是女性,占了总人数比例的60%。125名女性,主要是临床一线的医生、护士,也有技术人员和行政管理人员。我们是2月11号凌晨4点到达鄂州,因为当时鄂州的疫情防控形势非常严峻,所以直接到达湖北抗疫第一线。
主持人:一线的100多位女性分别担任了哪些工作?
冉利梅:主要工作是承担了几家医院的重症病区和普通病区的临床救治工作。主要在鄂州市中心医院、鄂州市第三医院以及成建制接管的鄂州雷山医院。主战场在雷山医院,它类似于武汉的火神山和雷神山,都是临时搭建的板房医院,所以医疗条比较艰难,绝大部分女性同胞们都在雷山医院,这是我们的工作区域。中心医院是重症和危重症交互病区,有两个组的医护人员在里面工作。
主持人:对于到一线的女性来说,从出发到现在克服了哪些困难?
冉利梅:主要困难来自于三个方面:
第一是工作上的困难。我们刚到的时候,正好是鄂州严冬最寒冷的时候,而且雷山医院是新建的医院,刚开放的一期是100张病床,二期672张病床正在修建当中。我们到达的时候,整个雷山医院还是几十台挖掘机24小时作业的大工地。医护人员到达以后,迅速投入到一期开放的100张病床当中,同时等待建立2期的672张病床。这个过程比较艰难,因为没有保洁人员,除了工人以外,医护人员要充当保洁人员、搬运工,同时还要照顾病人,在那里的工作环境和在医院里的工作环境截然不同。我们刚来的时候也面临防护物资的缺乏,因为完全新建的医院,又是成建制接管,还有一些防护物资不到位,工作上的困难显而易见。
第二是我们对鄂州病情的发展,有不可预见性。在贵州的时候最多的时候可能也就是几个病人或是十个病人,但是到鄂州我们一晚上可以连续收治五六十个病人,而且不是陆续来的,是救护车一批次、一批次拖来的。当看到大批量病人进来的时候,确实有紧张感,现在随着出院病人逐步增加,情况也得到很好的改善。
第三是面临高强度工作压力和相对隔离的生活状态。护理人员和医护人员都要进舱、进红区,在比较严密的防护措施之下,工作强度比较高,护理人员4~6小时进行一次轮班,医生是8个小时轮班。酒店都是单人单间,绝对不允许在人群聚集的地方吃饭、聊天,都要待在自己的房间里,所以回到酒店以后也是在相对隔离的生活状态下,这两方面会导致女同胞们思念、牵挂家人。
这三方面工作、生活上的困难确实会对女同胞造成一些影响,但是这些困难现在我们已经全部都克服过来了,在鄂州市政府和贵州省政府的支持和关怀下,我们工作上的这些困难已经全部得到解决。而且现在随着出院病人的增加和入院病人的减少,我们的工作也在进行轮休和调整,女同胞们的状态也在逐步改善和恢复。
主持人:在一线工作的女同胞们的勇气、责任、担当,为推进医疗工作起到什么作用?
冉利梅:女同胞看起来都很柔弱,在我们这个群体中,尤其是护士群体中年轻女性偏多,90后、00后的比例还是比较高的。到了这片没有硝烟的“战场”以后,大家都忘记了自己的年龄,忘记自己在家里的辈分,到了“战场”上全部都是“战士”,心里都是对国家、对人民的责任感、使命感。护理姐姐、护理妹妹们除了表现出在工作中的敬业、专业以外,对患者的关爱和陪伴也特别让人感动。有很多令人感动的小故事,我们都会采集和收录下来。在抗击疫情的过程中,女同胞们、“女战士”们表现出来的温情、细腻,确实对于病人康复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
主持人:我们之所以赞颂勇气,就是因为你们在明知危险的时候依然做自己该做的事!在连线的最后,请您通过电波送上你对姐妹们最诚挚的祝福。
冉利梅:在这样一个特殊的节日里,在这样一个春暖花开的季节里,祝愿在前线抗战的女同胞、“女战士”们健康平安,把病毒消灭在鄂州、消灭在武汉!同时也向坚守在大后方,坚守在家乡的女同胞们表示节日的祝福。正是因为有了她们的支持和关爱,我们前线的女同胞们才能够更安心、更放心、更踏实的工作,所以也对大后方的女同胞们表示感谢,祝福她们节日快乐!
扫一扫 手机端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