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援鄂前线·战疫日记】杨玉婷:患者眼里的信任,更让我充满力量!
人物档案:第四批贵州援鄂医疗队队员、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内科护师 杨玉婷
当我看到新闻里鲜活的生命转瞬即逝,看到昨日微笑的蓓蕾今朝不在,那一刻,我穿上我的白大褂,衣虽轻,责却重。2月11号,作为第四批援鄂医疗队队员,我踏上了这场非同寻常的“随团出征”。
捏在手上的机票很沉很沉,这次赴鄂困难重重的,却充斥着爱,来自战友的爱,父母的爱,国家的爱。我是一名90后,虽然是家里的”独苗苗”,却也知责任的重大,怎可还蜷缩在父母的保护下?
“穿上防护服我就不是孩子了,既是战士,又有何惧。”记得第一次下病房,我提前来到医院,严谨地按照每个步骤做好防护,那时还兴奋得像个孩子。隔离服比我想象的穿得久,好在时间长了也就适应了。我主要的工作是负责为舱内患者基础护理、输液、采咽拭子等,面对一张张从未相识的脸,却意外的没有任何陌生感。在这场突如其来的灾难面前,我们所有人都是一体的。
在打扫卫生时,有患者会朝我笑笑,带着感激和不好意思,他们不说,我也明白那种眼神,“麻烦啦”“辛苦啦”。今天是三八节,我收到了一张明信片,来自病区40床的女患者。她说,“谢谢您的坚持就是胜利,谢谢您说的不怕,我们都在,谢谢所有的安慰和鼓励!鄂州贵州一家亲,让我们一起加油!”
这是一名轻症患者,年龄不大。上周我观察到她情绪的低落和紧张,不断的反映自己身体不舒服,吃饭也吃不下,甚至走路也蜷着走,导致病情一直反复。为了缓解她的情绪,我只要进舱都会在她的床头贴一些鼓励的话,每天微信关心她的所求所需。今天我还从自己收到的节日礼物里,匀了不少零食和面膜作为三八节的小礼物送给她,我们约定好,待我夜班进舱再见时,看到精神饱满的她。
医护人员是患者的希望寄托,来到这里,我才读懂来自患者眼里的渴望,是他们的信任,更让我充满了力量。我在这里,交到来新的朋友,我们成为亲人,成为家人。这几天,我亲自送出8名患者出院,穿着防护服没能一起合影有些遗憾,一位未出院的阿姨看穿 了我的心思,还悄悄对我说,等我出院了,给你送一大束鲜花。
那一刻,我就想明白了,这是我来到湖北的意义!没有一个冬天不可逾越,没有一个春天不会来临。希望疫情早点过去,希望好运围绕着每一个人,我们一起坚持,相信阳光就在不远处。
扫一扫 手机端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