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志成城抗疫情】医护人员“零感染”!“一科室一方案”,贵医附院这样做!
1月21日至2月12日,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确诊患者共15例。其中危重型5例,占贵州省确诊危重型病例一半。
2月24日,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最后3例危重型新冠肺炎确诊患者出院。截至目前,无一医护人员感染。
医院无一例医务人员感染与医院严密的防控阵线不无关系。有了牢固的院感防控,才有切实保护医务人员的效果。
明确责任制,加大人员培训
“首先就是要明确制度,我们针对国家出台的关于院感的措施、方法、技术手段,结合贵医附院的实际重新梳理了一遍。本次新冠肺炎疫情工作,我们一共制定了70多个新的院感流程。”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党委书记刘文说道。
1月30日,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举行《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院感防控责任书》签订仪式,进一步加强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预防与控制,避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在院内的传播及交叉感染。
“制度出台后就要贯彻落实,我们每个科室的第一负责人、支部书记、科室主任等都签订了《责任书》。”据刘文介绍,医院针对各个科室共做了8轮培训,并且要求各个片区护士长进一步将培训内容网格化下沉,确保医院每个人都对新冠肺炎疫情及院感防护工作有充分了解和认识。
2月10日,医院院感科制定了《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
2月12至13日,为进一步加强全院工作人员的防控意识,医院对全院的科室医生、护士、行政后勤、安保及保洁人员进行培训。
其中各科室主任培训内容主要分为四个方面:院内防控管理要求、医务人员个人防护、清洁消毒管理、患者的安置和管理;护士长培训内容分为六个方面:清洁消毒管理、诊疗器械、器具、用品的消毒、医疗废物的处理、无菌操作、个人防护及患者及家属、病区保洁人员宣教;保洁培训内容分为四个方面:清洁消毒基本知识、医疗废物分类收集、运送、暂存、个人防护及手卫生、咳嗽礼仪。
“通过培训,旨在明确院内防控管理要求,进一步提升医务人员疫情防控应急处置能力,为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打下坚实基础。”贵州省医院感染管理质量控制中心主任、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医院感染管理科主任查筑红说道。
院感防护从“门诊”开始
为守好医院的抗‘疫’窗口,自1月22日起,门诊部规定患者及家属全部由1号门进入,其他门只能出不能进。同时,就诊患者进入门诊前必须通过扫描“贵州健康码”主动登记个人相关信息,严格施行实名制就诊,患者凭本人身份证、医保卡等证件预约挂号就诊。目前,贵医附院有微信预约、电话预约、现场预约、自助机预约、诊间预约、出院预约等六种预约方式。
“无论是来医院看病的病人还是来医院上班的工作人员,所有进入贵医附院的人都要监测体温。”刘文说。
门诊部在1号门大厅入口处紧急安装并启用红外线热像仪,对进入门诊的人测量体温,督促戴口罩。“我们把所有的病人及家属全都要问两次流行病学史和测体温,而且在呼吸内科、消化内科、儿科等与新冠肺炎疫情有关的科室增用水银测第三次体温。”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门诊主任、体检中心主任吴春维说,门诊看诊医生必须填病人的体温、流行病学史,他才能够提交这份病历,完成病人的诊治,这是第三道防线。 “所有的病人跟家属,只限一名家属进去。只要有发热,需在发热预检处复测体温,体温大于等于37.3度,有流行病学史时由工作人员辅助患者及家属正确佩戴口罩后送往发热门诊进一步诊治。”吴春维说,门诊部封闭发热门诊与普通门诊通道,建立特殊患者人群与医务人员专用通道。为避免人群在医院聚集,减少感染的发生,还拟定告患者及家属书,并开通电话咨询平台,对就医患者及家属开展健康宣教、防疫宣教。
此外,为控制流量,门诊部的候诊区做了专门部署,保证所有的候诊区人和人之间能够达到一米以上的较安全距离。将呼吸内科、消化内科、儿科这三个风险比较高的候诊区,作为一个独立的区域。
诊室里遵循“一室一医一患”原则,诊室内医师需要再次询问流学病史并录入门诊病历。所有门诊医务人员严格执行手卫生,做到“一患一消”。
另外,动态调整门诊开诊科室及挂号量,合理安排坐诊医生,根据患者人数备班增援,必要时加号,增加就诊量。目前,贵医附院每日接诊量控制在2500人左右。
“一科室一方案”,让院感防控不留死角
“防止院内产生交叉感染,无论什么时候都是医院里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因为这个病它有传染病的性质,所以这段时间我们的院感工作会更加严密。”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院长李海洋说。
除了对“进门”严格实行管控外,医院对病房的管控也毫不松懈。住院大楼设置患者出入通道和医护人员工作通道,检测出入人员体温,抽查流行病学史,病房门口由专人值守,进入病房后再测体温,再次更详细询问流行病学史。陪护人员持陪护证,并限制探视。
同时,设置发热门诊隔离留观室及确诊、疑似病房。暂时不能排除疑似的患者安置在隔离留观室进行核酸监测,单间隔离;疑似病房收治疑似病例,实行单间隔离,密切监测;确诊病房收治确诊患者。确诊和疑似病房均划分了三区,即“清洁区、潜在污染区和污染区”,在不同分区医护人员配置不同防护用品。
“我们的要求就是做到‘一科室一方案’,每个科室的要求都是不同的,因为它的特性不同,防护方面就会存在差异。”据刘文介绍,由于防疫物资较为紧张,医院对每个科室的防护要求都不一样,根据可能接触新冠肺炎患者的不同程度范围,制定了不同的应对措施。
“比如说口罩,我们就分成了一般医用口罩、外科口罩、专业N95口罩。比如像呼吸科、发热门诊、ICU这些容易与新冠肺炎患者接触的科室,我们就会要求必须佩戴N95口罩。”刘文说道。
“另外,要做好院感防控,必须要有物资保障。”李海洋字字铿锵。他说,一方面,医院对物资进行合理分配,严格控制物质的消耗和使用不能浪费。另一方面,还要加大采购和供应力度,确保每一位在前线坚守的白衣战士“弹药充足”。
“接下来我们会根据疫情的发展,将分层次、分级别、分时段扩大医疗服务范围。”据李海洋介绍,虽然贵医附院已经清零,但是防护工作并没有结束,疫情的防控依然重要。现在一方面抓好防控的同时,同时开展复工复产,这两个拳头一个都不能松。
扫一扫 手机端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