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媒体贵医图文新闻详细

【贵州战疫群英谱】杨京:越是艰险越要向前

发布时间:2020-03-12 17:06    本文出处:天眼新闻   
分享

确诊的贵州第一例新冠肺炎患者顺利出院、隔离病房共收治疑似患者117人,病房共采样194次。隔离三病区收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确诊病例14例,其中,治愈出院8例,转将军山6例;无症状感染者2例,轻症及普通型7例,重症1例,危重症4例;目前科室医务人员零感染,新冠病例零死亡,病区零投诉……此次战“疫”中,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感染科“战功”不少。

杨京(左)嘱咐出院患者

  在传染性风险极高、工作强度极大的感染科,作为科室第一责任人,他一岗双责,勇担当。他敬畏工作,主动出击,确保科室高效科学运转。“疫情来势汹汹,最关键就是坚定信念,告诉自己越是艰险,越要向前。这是大挑战,但我有信心接得住。”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感染科党支部书记、科主任杨京说。
  2020年1月21日凌晨,杨京凭借多年的临床经验,发现并确诊了贵州首例新冠肺炎患者。那一晚,他立即进入战时状态:向上级汇报、沟通协调、开会部署、组织救治……一夜未眠,拉响了贵州省防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警报。“连轴着转”“早出晚归”“高度紧张”等成为他每天的工作常态。
  感染科团队具有较高的应急应变能力,科室成立了以杨京为组长的疫情防控工作小组。在各级卫生行政管理部门的指导以及医院的统一部署和帮助下,感染科病房迅速于1月22日、2月10日成立隔离一、二病区,负责疑似患者的筛查。2月3日成立隔离三病区专门负责确诊患者的救治。隔离四病区也随即就绪,待启动使用。


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隔离三病区。

  杨京拥有未雨绸缪、防患未然的前瞻眼界。在日常工作中,加强医护人员的理论学习和强化各项技能培训为此次抗疫胜利奠定了基础。
  作为贵州省新冠肺专家组核心成员,他三次参加贵州省新冠肺炎疫情分析研判专题会,提出科学有效的建议,对疫情防控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他每天参加多个远程会诊指导下级医院的诊疗工作并多次代表省卫健委前往各地州市医院进行防控指导,还参加连线贵州援鄂州医疗队疑难病例的讨论,提供科学合理的治疗方案。


杨京参加医院的疫情防控治疗讨论会。

  自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战开始,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感染科积极开展疑似患者的筛查及确诊患者的救治工作。1月28日,接省卫健委通知,杨京至将军山医院,对飞机上下来的2名发热乘客进行排查。当时整个飞机上的乘客均在机场进行隔离,如果这2名乘客排除新冠肺炎,所有乘客就解除隔离。从胸片上看无明显改变,淋巴细胞绝对值转正常,2次病毒核酸检测均为阴性,虽有流行病学史,血常规恢复正常,杨京主任认为不是新冠肺炎。第二日,2名乘客胸部CT均正常,经省疾控复查核酸仍然阴性,所有乘客解除了隔离。这次筛查对整机乘客起到非常重要的意义。


杨京(左一)在医院指导工作

  一线值班医生说:“记得有一天中午十二点过,正好是我值班,我吃完饭正写着病历,突然看到杨主任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到科室,瘫坐在凳子上,满脸都是憔悴,累得连喝水都快没有力气了,当时我心里有种说不出的心疼。”
  对于医疗机构来说 ,感染科是防、控、治的主战场。面对严峻的疫情,在科室35名医护人员被医学隔离,人员极其紧缺的情况下,杨京带领全体医护人员迎难而上,上下齐心,精确分工,全力投入到疫情防控战第一线,科室严格落实“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诊断、早治疗”的要求,认真筛查,按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中的疑似诊断标准收治患者。除常规护理及诊疗以外,对于病情好转,两次核酸检测阴性的疑似患者,由杨主任亲自把关解除隔离标准。
  “压力很大,不可能将疑似病人一直隔离,对于解除隔离的病人又要小心小心又小心,如果不慎患病患者弄错解除隔离,那后果是不堪设想的。”杨京说,“对于患者的确诊更是马虎不得,按照诊疗方案是进行两次核酸检测,但我们一般都是3次,有的甚至4次。”


杨京及感染科医护人员送别出院患者

  发热门诊是抗击疫情的最前沿阵地。在上级分管领导支持下,感染科与多学科配合实行了门诊预检分诊制度。严格执行预检分诊制度。采取既方便患者,又有效排查的办法和措施,做好病人的接诊、分诊工作,合理引导、分流就诊的患者到指定诊疗场所。实时管理,增设3个门诊诊室,加大发热门诊24h排查力度,准确排查每一位就诊患者。
  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感染科筑起防止交叉感染的“第一防线”,加强医护人员防护培训,医护人员在进行救治工作时,个人防护工作是避免感染的最关键环节。由于前来增援的医护人员都是非传染病专业,但防护知识必须在短时间内熟练掌握,感染科对每一位医护人员进行规范且严格的培训,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要求以“最严格”的态度执行防护。
  筑牢防线后,就是“主攻”救治攻关,救治是打赢这场战斗的另一个关键。杨京不仅是管理干部,还是专家。他每天对收治的患者都进行查房,对新冠肺炎亲自逐个准确筛除,制定精准的治疗方案并疏导患者的紧张情绪。针对确诊患者每天向省里汇报情况,对重型或危重患者,每天与院内专家会诊讨论治疗方案,并先后与浙江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李兰娟院士团队、现感染科主任盛吉芳教授等进行远程会诊。


杨京以及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相关专家与其他医院医护人员远程交流。

  一位重症患者李某某,根据化验结果确定有多个器官损害,开始进行的一系列治疗效果均不理想,杨京意识到,此患者可能已经经历两次“炎症风暴”,于是,杨京快速拿出初步的诊疗方案——用激素和抗感染治疗。
  在经过院内专家的讨论以及连线浙江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李兰娟院士团队进行远程会诊后,证明杨京的诊疗方案可行,最后患者得以治愈出院。在对新冠肺炎患者的救治期间,杨京像一台永不知疲倦的机器,竭尽全力与死神争分夺秒,抢回了一个个病患的生命。
  “治疗期间,我一度想放弃,真的受不了那种折磨,是医务人员不怕危险来救我,深深地感动了我,他们是天底下最美最可爱的白衣天使。”出院患者朱女士说。
  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感染科取得了疫情防控的阶段性胜利。“患者至上、爱岗敬业、团结协作、牺牲奉献”,是对杨京及他的团队最好的诠释。
  “我们要不怕疲惫,越是艰险,越要向前。一只手抓防控,防止新冠肺炎的输入性传播;另一只手抓复工,医治感染性疾病及肝病患者。”尽管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的新冠肺炎患者已经清零,但感染科主任杨京依然保持着高度警惕。



扫一扫 手机端浏览

【贵州战疫群英谱】杨京:越是艰险越要向前
分享

预约挂号

就诊指南

专家介绍

医院导航

健康科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