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媒体贵医图文新闻详细

贵医附院成功施行全国首例远程术中会诊急性脑梗死取栓术

发布时间:2020-08-26 09:02    本文出处:天眼新闻   
分享

一名急性脑梗死患者,入院时间已超5个小时,即将错过救治黄金窗时间;加之地方医院救治能力和效果有限,转院也来不及……

危急关头,借助E-lab术中实时远程会诊平台,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联合大方县人民医院成功完成全国首例远程术中会诊急性脑梗死取栓术,患者转危为安。

82016时许,一名55岁的男性患者突发右侧肢体偏瘫,失语,由急诊送至毕节市大方县人民医院,经该院吴光明院长和神经外科王斌主任诊查后,判断病人为急性脑梗死。

更为严重的是,病变位于左侧大脑中动脉,患者到院时已经超5个小时,并且出现意识不清,肢体无力,胡言乱语等病情恶化症状,如不能迅速开通闭塞血管,病人将极可能死亡或终身重残。

然囿于地方医院医疗技术和救治效果有限,短时间内开通闭塞血管存在相当的困难和风险。而如果转院至上级医院,则即将错过6小时的救治黄金窗时间,并且脑梗死发生后,每分钟约有190万个脑细胞死亡……

情急之下,得益于之前在贵医附院神经外科的进修学习经历,并且大方县医院是贵州省神经外科专科联盟成员,王斌当机立断向贵医附院神经外科脑血管介入杨华专家团队发起术中实时会诊,同时在介入导管室为病人进行了全脑血管造影。

在对病情进行充分评估后,专家团队决定施行效果更为明显的机械取栓术。在贵医附院神经外科向欣主任医师的远程实时指导下,很快为患者进行了机械取栓术,打通了血管梗塞部位,挽救了病人的生命和神经功能。

据了解,患者是一名精准贫困户,目前恢复良好,神志清醒,肢体肌力已基本恢复正常,预计一周左右即可出院,摆脱因病返贫的厄运。

患者肢体肌力已基本恢复正常

向欣说,贵医附院作为国家示范性高级卒中中心、疑难病诊治中心、贵州省神经外科质量控制中心,一直引领全省神经外科事业不断向前发展,每年开展机械取栓术近百例。今年4月,联合上海长海医院和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开通运行了E-lab术中实时远程会诊平台。这是贵医附属国家疑难病诊治提升工程项目之一,也是继78日施行全国首例远程术中血管内治疗术后,再立新功。

“本次手术是E-lab远程会诊系统应用以来,全国第一例远程介入术中会诊完成的急性取栓术。”贵医附院神经外科主任杨华主任医师说,本次手术的成功,标志着急性脑梗死治疗的新型模式已经到来,通过这种术中实时远程会诊模式,可进一步优化配置医疗资源,缩短脑梗死宝贵的救治时间窗,快速大幅提升基层医院对卒中患者的救治能力,更快更好地对危急脑血管重症,包括脑梗死、动脉瘤破裂、脑出血等致死致残率极高的急性脑血管病进行就地诊治,更高效高质地为卒中病人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也进一步加强了我省脱贫攻坚的医疗卫生保障。

贵医附院神经介入团队。

延伸阅读:

2013年中国脑卒中的年龄标化患病率为1114.8/10万人,年龄标化发病率为246.8/10万人,是我国的第一位死因疾病,其中缺血性卒中占70~80%,并且以每年8.7%的速度递增。脑梗死发生后,每分钟约有190万个脑细胞死亡,40岁以上卒中人口超过1000万,每年有新发卒中240万例,存活患者75%丧失劳动力,重残40%,给社会、家庭和个人都带来极为沉重的负担。快速的血流重建是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的核心,急性缺血性卒中的救治能力也是检验脑卒中救治效率的试金石。


扫一扫 手机端浏览

贵医附院成功施行全国首例远程术中会诊急性脑梗死取栓术
分享

预约挂号

就诊指南

专家介绍

医院导航

健康科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