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援鄂抗疫战报】“隔空把脉”+“院感防控”,贵州省援鄂医疗队整合网络信息化打出组合拳
“医疗队,汇报一下今天雷山医院的情况。”
“好的,今天……”
每天早上,贵州省第四批援鄂医疗队就要通过网络,远程连线贵州方面进行开会、远程会诊等。
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一线的鄂州主战场,贵州省援鄂医疗队充分运用信息化手段,构建远程视频会诊和院感监控对讲两套系统,助力疫情防控阻击战,为提高医疗质量、降低感染风险作出积极贡献。
“千里眼”——远程视频会诊系统强力量,全面提高医疗质量
贵州省第四批援鄂医疗队刚抵达鄂州时,贵州省第四批援鄂医疗队队员,鄂州市雷山医院信息化负责人,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信息工程师温洪宇就在指挥部点对点做好联通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工作,并连通了三方(含鄂州定点医院)会诊。
“现在我们已联通了14方会诊,包括贵州省内的贵医附院、省人民医院、遵医附院、省将军山医院、省职工医院、省卫健委;鄂州市的中心医院、雷山医院、鄂州市三医院;武汉体育中心方舱医院及援鄂队员入驻的4家酒店。”据温洪宇介绍,危重症病例远程会诊也同步进行,通过不同层次的多方会诊,对危重症患者及疑难患者制定出个性化诊疗方案,让患者得到精准救治,大大提高了治愈率。
此外,指挥部还通过该系统进行远程培训和远程例会。全体队员学习了第五版、第六版、第七版《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每天通过远程例会,及时调度各医疗救治小组工作,及时掌握收治病人的救治情况,及时掌握医务人员身心及工作状态。
“我们进行远程会议,不仅可以减少时间,提高工作效率。还可以防止聚集,产生感染。”温洪宇说道。
截至目前,已累计开展58次会诊会议,会诊病例66例。
“火眼金睛”——院感监控对讲系统补短板,全面降低感染风险
在抽调组建的援鄂医疗队伍中,部分队员未参与过传染性疾病救治,加上鄂州疫情形势十分严峻,队员们通过紧急培训和考核后立即投入战斗。
为防止队员在实战中因为紧张而出现流程的疏漏,防止队员被感染,信息工程师对定点医院的视频监控方案进行了调整。
“我们在脱防护服区域增加了具有对讲功能的摄像头,由院感专家进行实战条件下的监控指导”,温洪宇告诉记者,当医护人员从隔离区出来脱防护服时,院感专家通过手机终端APP,适时监控指导队员脱防护服的过程,对发生流程错误的队员及时通过视频对讲进行提醒纠正,规范院感管理,大大降低了医护人员感染的风险。
“新冠肺炎疫情来势迅猛、传染强烈、扩散快速。对于传染病的防控最重要的是做好个人防护,也就是穿戴完整密合性以及脱防护服的每一个细节。”贵州省援鄂医疗队队员、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院感科副主任医师游灿青说,穿戴的完整性和密合性是在清洁区完成的,易于监督,而最需要关注的脱防护服却是在半污染区独立完成。如果没有监控,医护人员防护装备的脱卸就需要感控人员进到半污染区,但在物资有限的初期这几乎不可能。
所以,院感监控就显得尤为重要。游灿青介绍,监控的出现给院感防控带来了巨大的好处。“不用亲临半污染区,减少了感控人员被感染的机会。还可以实时发现医护人员脱卸的问题及时纠正,降低医护人员感染的风险。另外,实时对讲,可以减少医护人员因为面对病毒的不安和恐惧带来的紧张感。”游灿青告诉记者,院感监控还能发现缓冲间内的院感防控管理疏漏问题,比如医废的分类、打包、转运,护目镜的消毒,标识的完整性和房间的空气、物表消毒等。这些对于院感防控工作都是具有极大帮助的。
此外,该系统的启用大大减少了防护物资的消耗,同时还提高了队员进入隔离区的信心。截至目前,贵州省援鄂医疗队队员没有发生一例感染。
两大系统助阵,极大的整合了贵州省全部优质医疗资源,提高了贵州援鄂医疗队的战斗力,并在节约大量人力物力的基础上,有效提高了管理效能和医疗救治质量。
扫一扫 手机端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