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媒体贵医图文新闻详细

贵医附院:引领全省卒中防治 守护人民健康安全

发布时间:2020-08-27 09:50    本文出处:贵州日报   
分享

     近年来,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下称贵医附院)积极贯彻落实健康中国、健康贵州战略,在省卫生健康委的领导和关心支持下,把守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作为助力我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涵,从维护全民健康和实现贵州长远发展出发,大力防治成年人的“头号夺命杀手”——脑卒中,铺设了一条以患者为中心的健康守护之路。

时间就是生命。贵医附院为脑卒中患者打通了生命高速绿色通道,并不断优化医院功能布局、诊治流程等,大力推动卒中中心与胸痛中心的协同、融合。在省卫健委的全方位支持下,今年4月,该院心脑血管病血管内治疗融合平台建成并启用,实现了心脑血管病治疗一键启动。

DNT(到院至给药)时间平均约25分钟,血常规出结果平均1分钟,头颅CT出结果平均18分钟……该院救治脑卒中患者的时间参数远优于国家标准。他们为患者赢得了宝贵的生命时间,同时也迈进了脑卒中防治的领先行列。该院先后获得国家“示范高级卒中中心”“五星卒中中心”和“中国卒中中心培训基地”称号。获得这些殊荣,西南地区仅有两家、贵州唯一。

贵医附院心脑血管病血管内治疗融合平台启用仪式。

争分夺秒 打通生命绿色通道

脑卒中(俗称中风)是一种突发的脑缺血或出血性疾病,具有发病率、死亡率、致残率、复发率“四高”特点。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世界每6人中就有1人可能罹患卒中,每6秒就有1人死于卒中,每6秒就有1人因卒中永久致残。在我国,卒中已成为第一致死病因,是人民群众生命健康的“第一杀手”。

2013年起,我省启动卒中筛查和防治工作,当年,贵医附院被选为国家卫生计生委卒中筛查与防治基地以及国家级示范医院。2015年,我国正式启动卒中中心建设工作。 

2015年10月,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首次提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健康中国”上升为国家战略。2016年8月2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审议通过“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将共建共享全民健康作为战略体系,明确要求把健康融入所有政策,提出到2030年要实现全人群、全生命周期的慢性病健康管理,并以慢性病防治为切入点,推进分级诊疗。

贵医附院院长李海洋说:“作为贵州省卒中防治的领头羊,为了提高我院乃至全省卒中防治的能力与水平,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待,医院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积极贯彻落实国家和省的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以提高人民健康水平为核心,以体制机制改革创新为动力,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生命安全与身体健康。”

救治卒中患者,只有跑在时间前面,才能赢得宝贵生命。

2017年9月,该院积极完善自身软硬件设施,整合院前、院内资源,建立卒中救治绿色通道。2016年10月,贵州省脑卒中防治工程领导小组成立。2017年10月,我省发布了“溶栓地图”,“溶栓地图”由13家试点医院构成,贵医附院就是其中重要节点。

卒中中心作为一种以患者为核心的多学科合作诊疗与管理模式,对卒中的急性期救治和整体预后改善具有重要意义,是整个脑血管疾病防控系统中的关键环节。

在省卫生健康委的精心指导和项目资金支持下,贵医附院成立高级卒中中心,中心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院医务处,形成了由神经内科、神经外科、急诊神经科、院前急救科、影像科、超声中心、介入科、康复科、网络中心和检验科等相关学科组成的“单病种、多学科”卒中诊疗中心。

国家卫健委脑防委中西部民族地区脑血管病专项精准帮扶培训班的专家、学员参观贵医附院卒中中心绿色通道。

“脑卒中绿色通道的建立,极大地缩短了患者到院至开始静脉溶栓的时间(DNT)以及到院至介入置鞘的时间(DPT),用时均优于国家标准。”该院神经内科主治医师张甲岩说,绿色通道建立前,患者入院后一项项检查完毕,至少要一两个小时,极大地浪费了黄金救援时间。

该卒中中心成立之初,该院DNT平均为70多分钟,DPT平均为150多分钟,血常规要30多分钟,凝血、生化、CT都要1小时出结果,没有达到国家标准(中国卒中相关临床指南及规范要求DNT≤60分钟、DPT≤90分钟)。

一点点抠时间,一步步捋程序,一天天有进步。

目前,该院DNT平均约为25分钟,DPT平均约为70分钟。血常规1分钟、血生化15分钟、凝血功能13分钟、头颅CT18分钟均能出结果。最快DNT仅12分钟,已达到省内领先、全国前列水平。脑卒中救治能力得到极大提高,有效降低了脑卒中死亡率及致残率。

融合发展 心脑同治提速提质

“你奔跑的样子真美!贵医附院最美护士,一旦发生急救需要溶栓,她们必须5分钟内奔跑到位。”

去年8月,该院神经内科护士杨英背着一个重达6公斤的“溶栓箱”奋力奔跑,被患者家属拍成短短的4秒视频放在网上。杨英成为了“网红”,好评如潮。

彼时,该院抢救脑卒中患者,医护人员需从第一住院楼赶到急诊楼,正常走路需要10分钟左右,但那一次杨英只花了3分钟。

以往,护士背着6重的“溶栓箱”在5分钟内奔跑到位

“以前,每次接到脑卒中患者急救,医护人员需在3分钟左右到达,5分钟是规定的上限。”该院神经内科主治医师林翔说,因为跑得快、溶栓箱重,背带断裂是常事。

如此现象,在今年4月20日得以改变。经过两年多的筹备、建设,该院心脑血管病血管内治疗融合平台在当天正式启用。

据了解,脑卒中和急性心肌梗死是我国致死率和致残率最高的疾病。规范的卒中中心、胸痛中心要求在尽量短的时间内救治患者。

然而,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的救治现状并不理想。因为医院功能布局、诊治流程不优化等,加之患者及家属时间观念淡薄,会白白耽误一些时间。亟须建立一个完整的急救快速诊疗系统。

为促进贵州省心脑血管疾病救治能力的全面提升,依托国家疑难病症诊治能力提升工程(心脑血管疾病方向)的项目支持,贵医附院胸痛中心引进了飞利浦血管造影系统,卒中中心引进了西门子双C臂数字化大平板探测器血管造影系统,使该院成为西南首家具有双C的高级卒中中心。

该平台的建立,实现了先救治、后收费、多学科协作的信息化脑卒中绿色通道。利用信息化绿色通道,实现卒中和胸痛救治一键启动,在急诊楼完成院前——院内无缝连接,从检验、影像、静脉溶栓到血管内治疗都集成于同一楼宇中,实现了最优的心脑血管病急诊救治流程,缩短“闭塞”血管的开通时间,整体诊治效果得到极大提升。

与此同时,该平台具有完善的远程诊疗体系,可以增强下级医院卒中、胸痛的综合干预能力,有助于做好各级卒中中心、胸痛中心区域医联体建设,强化对区域的辐射带动。

这种科学的、系统的救治模式,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可实现医院心脑血管病方面诊疗能力、科研创新、管理模式、信息化建设的提升,更好地为人民生命安全、身体健康保驾护航。

全省首例血管内诊疗融合平台条件下的心脑血管联合造影术。

前不久,该院成功开展了一例心脑血管联合造影术,这是在心脑血管病血管内诊疗融合平台条件下的贵州首例。

67岁的令狐阿姨患有高血压、冠心病、心脏瓣膜、颈部动脉粥样硬化等心脑疾病。按照常理,患者需进行脑血管造影和冠状动脉造影两项手术,分属神经内科和心血管内科。

得益于该院新成立的心脑血管病血管内诊疗融合平台,治疗团队最终决定“穿刺一个血管,打通两条血路”,采用“脑心同治”理念,多学科协作诊疗,进行心脑血管联合造影术。两台手术在一个小时内全部完成,而如果分开手术,前后要多花费约一周时间。这大大减轻了患者的精神、身体、经济等负担。

  该院卒中中心率先在全省建立了卒中绿色通道一键启动系统和心脑血管病血管内治疗融合平台,为患者抢回了宝贵时间。专业排名从全国前100名跃升至前25名。

预防为主 大力宣教关口前移

卒中分脑出血性卒中和脑缺血性卒中。目前,静脉溶栓治疗仍是最有效的急救方法。

前不久,贵阳一位55岁的患者因右侧肢体无力、言语不清1小时入院。该院卒中团队予以静脉溶栓治疗,给药后完善脑血管造影,发现大血管仍处于闭塞状态,又给予血管内治疗,成功开通血管。患者未出现严重并发症,出院时恢复如初。

该院神经内科主治医师朱英武说,急性缺血性卒中病人须及早发现、尽快救治,早开始溶栓治疗1分钟,就可以多挽救190万个脑细胞。如果患者发病急、病情重,不仅需要进行静脉溶栓,还要通过支架取栓,疏通堵塞的大血管,以此降低致残率和死亡率。

预防也很关键!对于脑卒中高危人群和脑卒中患者,需要定期到脑卒中筛查门诊就诊。

国家卫健委专家组赴贵医附院指导卒中中心建设。

58岁的赵先生最近特意来贵医附院接受脑卒中筛查。赵先生说,其母亲以前身体一直比较好,但突发脑卒中,让他见识了该病的凶险性,因而觉得筛查很有必要。

科学、规范、持久地开展脑卒中筛查,预防与治疗并重,可大大降低死亡率、提高平均寿命、减少疾病经济负担。因此,脑卒中的宣教、高危人群的筛查及管理显得尤为重要。

2016年,贵医附院成为首批国家“高级卒中中心”。贵州省脑卒中防治工程委员会办公室、贵州省脑卒中防治筛查项目办公室设在该院。该院承担了区域内脑卒中防治的引领、指导、推进等工作,主导构建贵州省脑卒中防治网络,推动省内卒中中心精细化管理,强化卒中中心动态管理与质控。提升了我省各级卒中中心防治水平,造福我省群众。

据悉,贵医附院承担了我省的脑卒中筛查项目,负责全省每年近2万人的高危人群筛查。

2017年底起,该院还成立了专职的脑卒中健康管理团队,大力开展健康宣教,提高公众对脑卒中防治知识的知晓率与防病意识,实现脑卒中的早防、早诊、早治。

每年的世界卒中日,举行形式多样的宣教活动。

“健康宣教就是要‘预防为主、关口前移、重心下沉’,尽量覆盖可能的人群。”该院神经内科专职健康管理师余红说,通过健康宣教,公众能对卒中做到一定的识别和急救。

2018年12月,该院获得国家“示范高级卒中中心”“五星卒中中心”称号,2019年,获得“中国卒中中心培训基地”称号。获“两中心一基地”殊荣的,西南地区仅有两家,贵州省仅此一家。

覆盖全省 构建防治网络体系

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

脑卒中给个人、家庭、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据悉,贵州省4000万人中,每年有近10万人发生脑卒中。据测,目前全省脑卒中患病人口约为63万。

近年来,全省卫生健康系统以人民为中心,始终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首位,大力加强脑卒中防治,着力于建立起分级救治与区域协同并举、覆盖全省的脑卒中防治网络体系,形成科学、合理、规范的脑卒中防治分工协作机制,构建双向转诊、上下联动、防治结合、中西医并重的脑卒中分级诊疗模式,提供预防、筛查、干预、治疗、康复全程管理服务。

2019年,我省加快建设88个县级卒中中心,到年底,全省所有市(州)、县(市、区)完成卒中中心申报创建工作。

今年,省卫健委为深化构建全省卒中诊疗网络体系,优化公共卫生资源配置,提升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发布了《贵州省卒中中心管理办法(试行)》,以“分级管理、职责清晰、服务明确、管理规范、进出有序”为原则,要求规范各级卒中中心诊疗范围、服务半径、质控标准,构建“就近首诊、双向转诊、上下联动、急慢分治”的诊疗模式。

贵医附院党委书记刘文说:“在卒中防治工作中,医院党委切实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优先地位,抓紧研究制定配套政策,坚持问题导向,抓紧补齐短板,除了加强自身建设外,主动肩负带领全省卒中中心建设重任,有效提升我省各级卒中中心防治水平,造福当地群众。不断为我省脱贫攻坚、同步小康打下坚实健康基础。”

2019年,该院举办了全国绿色通道管理参访培训会议,来自省内外近百家医院的近300人参会。去年来,该院开展卒中适宜技术培训班,共计培训了来自30多个地区的50多名医护人员。如今,这些学员在各自岗位发挥了核心作用,在卒中中心建设上贡献巨大。

织金县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主任、主任医师杨洪云曾多次参加培训,在贵医附院的专家指导下,他带领科室于2018年启动创建卒中中心工作,2019年4月申报,年底被评为示范防治卒中中心。在今年4月举行的全国300强县级示范防治卒中中心综合排名中,该中心名列25位,在省内排名第一。

织金县人民医院2018年溶栓35例,2019年溶栓90多例,现在每月溶栓10至15例,每月接收的仅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就有40至60例。该院加强了人才培养,长期派人前往贵医附院培训进修。今后,将增强介入手术方面的能力。

     该院首例“心脑同治”患者手术中。

贵医附院副院长楚兰说:“如何引领全省卒中中心建设?我们通过扶持各市(州)高级卒中中心继而推动县级医院卒中中心建设,并对各级中心大力开展管理培训、人才培养、实地走访、定期督查等。助力构建全省脑卒中防治网络体系,建立多学科联合脑卒中诊疗管理模式,进一步提高脑卒中诊疗规范化、同质化水平,提高全省脑卒中救治能力,降低全省脑卒中发病后的死亡率和致残率。”

截至今年5月底,贵州省共有1家示范高级卒中中心、6家高级卒中中心、2家高级卒中中心建设单位、4家示范卒中防治中心,以及69家防治卒中中心建设单位。覆盖全省9个市(州)、超过90%以上的县(市、区),为绝大多数卒中患者提供了“家门口”医疗服务。

根据计划,到2020年,全省所有县(市、区)至少建成1家卒中防治中心,所有市(州)至少建成1家高级卒中中心。形成以高级卒中中心为龙头,以卒中防治中心为基础,分级救治与区域协同并举,覆盖全省的脑卒中防治网络体系。

本文同步载于2020年8月27日

《贵州日报》


扫一扫 手机端浏览

贵医附院:引领全省卒中防治 守护人民健康安全
分享

预约挂号

就诊指南

专家介绍

医院导航

健康科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