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媒体贵医图文新闻详细

贵州医疗队邓进:快退休了,所以想趁身体好为武汉多做点事

发布时间:2020-03-09 11:11    本文出处:楚天都市报   
分享

贵州医疗队:1401人   驰援:武汉、鄂州

“把最好的资源送到湖北!”贵州举全省之力支援湖北,特别是在鄂州市全力以赴开展工作。

贵州省先后派出了1401名逆行勇士支援湖北。贵州省全省只有五台负压救护车,他们在第一时间安排两台支援鄂州。之后还将外地捐赠给贵州的两台负压救护车,又送到鄂州。贵州本地不生产n95口罩、医用连体防护服,他们把全省新冠肺炎的患者集中到省定点医院,市州以下医院不收治新冠肺炎患者,通过这样的方式把节约的医用防护物资送到鄂州。贵州鄂州风雨同舟,贵州父老乡亲的这份人间大爱、深情厚谊,湖北人民将永远铭记永远感谢。


楚天都市报记者简俊晖 通讯员张敏 童新华 摄影:楚天都市报记者李辉

3月3日,武汉下着小雨,贵州省第三批援鄂医疗队领队邓进,反复叮嘱后勤保障工作人员李欣然和张锦,一定要注意舱内患者的生活物资保障。

年过六旬的邓进从医37年,是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急诊急救专业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2017年起担任国家紧急医学救援队(贵州)副队长。他本是骨科专家,后转向急诊急救专业,先后参与汶川地震及贵州突发地质灾害等的前线救援。

考虑到他的年龄,本来医院未安排他驰援武汉。他却坚决要上一线打硬仗,最后带领贵州省第三批援鄂医疗队,进驻武汉开发区方舱医院。他们进舱精心照顾6天后,该方舱首批8名病人顺利出院。截至目前,该团队42名队员在方舱连续工作21天,累计治愈患者46人,受到前来考察的世卫专家高度赞誉。专家还表示,要把武汉方舱医院的经验介绍给全世界。



以下是他的自述:

有备而来,独立坚持两周诊治百余人次

这次疫情发生后,我很早就递交了请战书,并且告诉国家紧急医学救援队(贵州)队员们,保持24小时手机开机,接到电话后必须2小时到达集合地点。这些本来就是平时演练的标准,大家开始准备物资。

2月8日晚,部分医疗队接到紧急出征令,有些医生觉得太急,很多物资没来得及准备时,我们却从容不迫。我们贵州医疗队在没有外界补给的情况下,独立坚持了两周,救治了100多人次。因为贵州队除了有呼吸、感染、重症等专业医护人员外,还配备了专职的影像科和检验医师,可独立完成胸部CT、核酸检测、血常规、C反应蛋白等相关检查。

2月12日中午,我们完成武汉体育中心方舱医院的消杀工作。当天下午4时,我们负责的A区就开始接收患者,首批入舱人员第一天工作到凌晨1时才出舱。



短时间收治大量患者,如何做到紧张有序、忙而不乱?我们除了收治病人,还统一协调,帮助安徽队医护人员,在短时间内完成了高强度的收治任务。

后来B区建成,江苏队入驻。我们三支队伍与武汉的医务工作人员一起,重新划分了医院行政、后勤、医务等部门。我不仅担任常务副院长,还主动承担A区防控,同时负责贵州医疗队42名国家紧急医学救援队队员的日常工作和生活。

大到人员、物资的调配,参与医疗方案的制订,小到每个队员的吃住用行,我都要管好。这些队员跟着我来了,我就要毫发无损地把他们带回去,交给他们的亲人。

所以,我们每天都要嘱咐入舱人员,防护必须做到万无一失;工作时发现任何不舒服,一定不要硬撑,及时联系舱外人员;出舱后,不要聚集、不要扎堆,哪怕出房间扔垃圾,短短几米的距离,也必须戴口罩。

有人问我,这个年纪了为啥到处跑?我说就是因为快要退休了,还能动就多做点,免得以后退休了,身体不行了,看着别人风风火火地做事,自己眼红。


人文关怀,让方舱氛围更积极向上

在方舱,我们救援队队员中的医生,主要进行诊断治疗工作,护理人员则负责患者生命体征的监测,解决患者生活上的困难,如送饭、打水等。此外,队员们还承担着患者的心理疏导工作,让患者能积极配合治疗,争取早日出院。

我还让队员们组织有文体爱好的患者,进行适当的活动,比如独唱合唱,做健身操、广播体操,跳单人舞,学呼吸操等,既活跃了方舱的气氛,又丰富了大家的日常生活。

一次,贵州省第三批援鄂医疗队护理队队长张云对我说,有位病友马上要过生日了。我觉得这是一个好契机,就跟大家一起策划了一场方舱生日活动。医护人员和同区患者一起给“寿星”送祝福,让那位病友很是感动。

此外,我们还在病区设了书报点、留言板等,让爱书的人有书可读。后来,很多患者把感谢信贴在留言板上,感谢和鼓励着医护人员。

有位姓黎的女士,还把方舱内医护人员穿着防护服工作的场面,用漫画的形式画出来,相关视频也在网上广泛传播,都起到了意想不到的心理干预效果。

我们的努力,也得到了武汉人民的支持。

2月15日,武汉下了雪。周边居民自发给我们送来草莓、橘子等新鲜水果。当地保障部门也给我们每人送来一件羽绒服,还有很多爱心人士联系我们,要捐赠应急物资。

这些善举,也都让我们信心倍增。



方舱经验,值得总结推广

我们贵州医疗队来的42人中,有医护人员28人,后勤保障队员14人。这是按二甲医院的建制配备的,每位队员可以按一个部门计算,投入工作,就是一个战斗单元。

后勤保障组主要负责我们的医疗、生活物资的采购、配送及发放,所有人的衣食住行都是他们解决,所以,医护人员才能在前方全身心诊断和治疗。

我们还有个特别的环节,就是给方舱医院接通了“云会议”。遇到复杂病情,我们可以直接和后方医院、及前线指挥部进行视频会议。

2月23日,世卫专家到武汉体育中心方舱医院进行实地考察。我请同事、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感染科副主任医师、国家紧急医学救援队(贵州)队长助理的穆茂博士,介绍了贵州队的救治经验。

特别提到治疗过程中注重人文关怀,根据患者的情绪和心理变化采取干预措施,极大提升治愈率的效果。

规范、科学、严谨的工作,住院患者零死亡、医务人员零感染、出院患者零回头率,让世卫组织专家高度赞赏了中国为抗击疫情所做的努力,表达了对中国医务工作者的崇高敬意。

专家组专家表示,他们将把武汉方舱医院的经验介绍给世界上其他国家,为全球防控新型冠状病毒的疫情提供更好的经验。



扫一扫 手机端浏览

贵州医疗队邓进:快退休了,所以想趁身体好为武汉多做点事
分享

预约挂号

就诊指南

专家介绍

医院导航

健康科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