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医院要闻详细

多科协作创生命奇迹,贵医附院成功开展首例ECPR

发布时间:2021-09-18 14:10    本文出处:党委宣传部新闻科   
分享
    近日,贵医附院首例CPR下的体外膜肺氧合(ECPR)患者初步救治成功,经VA-ECMO辅助8天,患者病情改善,已顺利撤离ECMO。

患者男性,51岁,因胸痛19余小时,于8月底收治于我院CCU。外院冠脉造影示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冠心病左主干+三支病变,右冠完全闭塞,因血管病变广泛且严重,当地医院无法行进一步介入干预,遂转入我院。因心源性休克持续恶化,为进一步治疗转入我院重症医学科。

9月8日,患者突发室颤及意识丧失,经紧急抢救下,意识逐渐恢复,生命体征保持在基础水平。然而,由于病情太重,幸运并没有降临在这位患者身上。9月9日夜间,患者突发心跳骤停,当班医护迅速反应积极心肺复苏15分钟仍未恢复自主心律,张倩主治医师立即电话请示刘颖副主任,为力保患者生命安全,刘颖副主任指示立即启动心肺复苏下的ECMO(extracorporeal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ECPR)治疗。



看似平静的夜晚,贵医ICU人正在进行着一场生与死的角逐!刘颖副主任现场指导,在持续心肺复苏的情况下,快速召集ECMO小组成员,立即准备物品,实施股动静脉穿刺置管建立通路、预冲ECMO环路,完成连接ECMO,成功转机,过程紧张但有序,上机10余分钟后患者终于出现了自主心律。历时55分钟,再一次成功把患者从死亡线上抢回,全体ICU医护难以抑制内心的喜悦。

在高质量的心肺脑复苏及机械循环辅助的支持下,患者循环恢复稳定,意识恢复,并可遵嘱活动。然而,医师们也意识到,患者初步抢救虽已成功,但是想要成功撤离ECMO,必须解决原发心脏问题。为此,ICU医师们与心内科副主任医师吴代琴、副主任医师谢登海、主治医师廖付军和心外科主任胡选义、副主任陈黔苏进行了多次研讨,9月13日,为进一步改善冠脉血流,在ECMO支持下,将患者转运至心导管室接受第二次介入手术,恢复了右侧冠状动脉部分血流。


经历几番波折,在ICU医生护士一天24小时1440分钟不间断的守护下,目前患者病情得到控制,意识清楚、循环稳定。在持续8天的ECMO支持后,于9月17日已成功撤离ECMO,9月18日撤离呼吸机。

传统心肺复苏(CPR)的成功率并不理想,院外心脏骤停患者的生存率为2%~11%,院内心脏骤停的平均生存率也仅有23.7%。导致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是难以恢复自主循环和多脏器功能衰竭,而神经功能受损是影响患者预后的关键因素,CPR时间越长,患者神经功能损伤越严重。因此,需要在常规心肺复苏基础上有所突破,提高患者生存率。


20世纪70年代体外膜肺氧合(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 ECMO)开始应用于心肺复苏,该技术称之为“体外膜肺氧合辅助心肺复苏”(extracorporeal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ECPR),该技术使部分未实现自主循环病例获得了成功。但ECPR对ECMO团队的技术要求颇高,在进行传统心肺复苏的同时必须在最短的时间内启动ECMO,任何一个环节出问题,患者就会面临死亡。能够达到这种救治水平,除了需要高超的技术水平外,医护人员还需要拥有超前的意识和理念,即当传统心肺复苏无效时,能够第一时间想到启动ECPR。近年来,应用ECPR的患者逐年增多,成人ECPR总存活率可达29%,且有良好的神经预后。

贵医附院重症医学科自建科以来共实施了24例ECMO,其中今年开展了11例。此次首例ECPR意义不凡,实现了技术上的突破,积累了宝贵经验,多学科合作再创生命奇迹。相信随着ECPR在贵州地区的开展,心肺复苏成功率一定会有质的提高。


扫一扫 手机端浏览

多科协作创生命奇迹,贵医附院成功开展首例ECPR
分享

预约挂号

就诊指南

专家介绍

医院导航

健康科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