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新闻动态详细

【老专家口述史】凌湘力:博极医源,精勤不倦

发布时间:2025-06-16 10:42    本文出处:管理员   
分享





编者语

医者之志,历久弥坚。八十余载春华秋实,薪火相传历久弥新,文化传承绵延不绝。一代代贵医人扎根黔中沃土,胸怀民族大业,心系百姓健康,传承大医之术,肩扛传道之责,成就桃李满园,为护佑人民健康奋斗不息。即日起,“老专家口述历史”栏目将不定期推出,以口述历史的形式讲述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改革发展中的精彩故事和老专家潜心医学、救死扶伤之往事,勾勒贵医人改革奋斗、不懈求索的时代群像,以期传承先辈精神,砥砺奋进力量。



凌湘力

贵医附院原中医科主任

凌湘力,1950年8月生,湖南平江人,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后导师。1976年毕业于贵阳医学院医疗系,后到湖南中医研究院深造,得到了欧阳琦、孙光荣等大师亲炙。曾任贵医附院中医科及中医教研室主任,中华中医药学会理事、中华中医药学会内科分会委员、贵州省中医药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贵州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副会长,第四、五、六、七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指导老师,首批传承博士后合作导师,“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凌湘力传承工作室”指导老师,“全国名中医凌湘力传承工作室”指导老师。  

在弘扬中医方面,提出了“合和求衡”的学术思想,创制“糖通饮”、“芪术汤”、“疏肝和胃汤”等经验方,用于治疗糖尿病及并发症、恶性肿瘤、脾胃病等,均获得了突破性疗效。发表学术论文47篇,其中核心期刊26篇,主持省级以上课题5项,主编参编专著5部。2009年被评为首届“贵州省名中医”。2022年荣获“全国名中医”称号。其“糖通饮”方研究及应用成果先后获得贵州省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中国民族医药协会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贵州医学科技二等奖。

口述内容


我1950年8月24日在贵阳出生,祖籍湖南平江。先后就读于贵阳甲秀小学,贵阳一中,1968年响应国家号召到贵州罗甸县上山下乡当知青。那时候,当地经济比较落后,老百姓缺医少药,对医疗有迫切的需求。我出身医学世家,母亲也在医院工作,受其影响,觉得学医能为当地老百姓尽一些力。生产劳动之余经常去山上采集奇花异草,对照中草药图谱学习相关知识。利用回贵阳探亲的时间,到贵阳医学院附属医院针灸科潘波老师处学习针灸知识。此后,我尝试给当地百姓扎针治疗,减轻他们的痛苦,也因此对中医中药产生了更为浓厚的兴趣。

▲凌湘力教授下乡开展义诊

1971年我被抽调到贵州化肥厂职工医院中药房任中药工,1973年进入贵阳医学院(现贵州医科大学)医学系学习,毕业后留院工作。虽然我学的是西医,但我更喜欢中医,便主动要求调到中医科。中医科的领导很欢迎我的加入,并推荐我到贵州省西学中班,脱产学习一年,系统学习了中医知识。后又到湖南中医研究院研究生班学习两年,得到了欧阳琦、孙光荣等大师亲炙。当时中医科支部书记贺志光教授,科主任李俊辉教授非常注重人才培养,科室老一辈中医专家也很关心后辈成长,他们传授经验,手把手教我诊病治疗,提高临床疗效,在医德上也为我树立了好榜样,让我深感中医科是个很好的大家庭。到中医科后,我从住院医师做起,逐步成为主治医师、副主任医师、主任医师、教授。

▲凌湘力教授赴英国讲学期间在英国北方总医院会诊

1991年,我被选拔任命为科室行政副主任,1995年开始担任中医科主任和中医教研室主任。担任科主任期间,狠抓学科建设,成绩斐然,作为综合医院的中医科在贵州省都是一流水平,还因此获得了“全国综合医院中医药工作示范单位”的荣誉称号。同时注重提升科室的诊疗水平和医疗质量安全,任职期间,科室没有发生过一起医疗事故。在教学方面,承担贵阳医学院中医教学工作,广受师生好评,在国家教学评估中名列前茅。2023年我院获得了“全国中西医协同旗舰医院”称号,全国只有少量名额,综合医院能获得的更是凤毛麟角。

▲凌湘力教授获“全国名中医”称号

▲凌湘力教授与其带领的贵医附院中医科团队合影

我一直致力于中医人才的培养,首次在中医科招收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及博士后,培育了一支高水平的科研及管理团队,培养了多名高层次中医人才,使中医科后继有人。至今,已培养中医学术继承人15名,全国中医传承博士后1名,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师承博士8名,全国临床优秀人才5名,省级学术继承人2名。有三人在其他公立医院担任院长、副院长的职务。
我从医近50年,经过长期大量临床实践,研究首创“糖通饮”、“芪术汤”、“疏肝和胃汤”等显效验方,广泛用于糖尿病及并发症,恶性肿瘤、脾胃病治疗。以上三方的基础和临床研究正深入推进。其中我领衔的“糖通饮”研究团队,针对防治糖尿病及其并发症基础及临床研究已进行30余年,获批并主持国基和科技厅等研究项目十余项,公开发表医学论文30余篇,获三项科技奖(贵州省科技厅科技进步三等奖、贵州医学科技奖二等奖、中国民族医药协会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项目组成员多次在学术交流及学术讲座中对“糖通饮”进行宣讲,参会人数达上万人。多次举办“糖通饮”专题经验推广交流学习研讨班,培训人员数百人。现“糖通饮”方已在省内外 20余家公立医院及医疗机构用于防治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及糖尿病肾病,治疗患者数十万人。项目进行期间,除培养二十余名博士,硕士研究生外,还培养本科实习生、规培生上千名。

▲2022年,凌湘力教授获贵州医学科技奖二等奖

▲2023年,凌湘力教授获中国民族医药协会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

▲2024年,凌湘力教授获贵州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

我于2009 年被评为“贵州省名中医”,2022年被评为“全国名中医”,获国家表彰。2008年被遴选为“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师承指导老师”,2011年被遴选为“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凌湘力传承工作室”指导老师,2022年被遴选为“全国名中医凌湘力传承工作室”指导老师。
中医是我国的传统医学,是优秀文化遗产,有几千年为世人提供医疗健康保障的历史,值得我们继承和发扬。孙思邈《千金方》序中提到 “博极医源,精勤不倦,无欲无求,普救含灵” ,我以此为行医座右铭。这意味着要广泛涉猎医学及其他知识,博览群书,孜孜不倦,追求医疗的最高境界。要有高尚的医德,无私奉献,不向病人或外界索取。我认为医术精湛、医德高尚、得到病人认可,就是好医生的标准。





扫一扫 手机端浏览

【老专家口述史】凌湘力:博极医源,精勤不倦
分享

预约挂号

就诊指南

专家介绍

医院导航

健康科普